勤俭 / 敬业 / 诚信 / 谨慎

精诚合作 共成大事

搜索图标
  • 文化传承
  • 【悠久的文化历史】 


             永泰隆的历史是晋商历史的一个缩影。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是一个以地邻关系为纽带,以贩运为主的商人群体。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成功的根源在于勤俭、敬业、诚信、谨慎的商业文化和团结的商帮政策。山西商人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阪、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有些商人甚至能用蒙古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俄语同北方少数民族和俄国人对答如流。 


             永泰隆最早由张氏四世祖张瑛创立,张瑛祖籍山西朔州,后迁至山西忻州,在张家口经商创立了永泰隆。1887年,年仅十四五岁的十六世祖张国权从忻州走西口到现在的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丰镇市隆盛庄,最初在一家河北人开的商号里当伙计。由于肯吃苦,工作出色,学徒期满不久当上了账房先生。张家渐渐有了积蓄,开始置办自己的产业,逐步开了药店、当铺、陆成行(六陈行)。陆成行是粮油店的总称,当时开的陆成行字号叫做“恒泰良”,钱庄和当铺的字号叫“永泰隆”。经营规模最大的时候,隆盛庄的丁四街整条街基本都是张家的产业。

     
             张国权在丰镇经营当中重乡谊,积极帮助同乡。自咸丰五年至光绪年间(1908)年,是内蒙古大规模放垦六年,大规模开辟了蒙古草原。张国权帮助同乡给蒙古王爷放牧,富裕了同乡,赢得了尊重。不仅如此,永泰隆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捐银修关,助学报国。现在山西忻州职中的前身——忻州秀容书院,就是由张家捐资修建的,其校史上都有记载。在山西代县雁门关上,现仅存9通雁门关布施石碑。这些石碑上密密麻麻刻了将近300家商号,其中就有永泰隆的名字。不仅如此,张家立下祖训:每一任大掌柜必须积累大量治病的秘方,免费给当地的百姓诊治疾病,之后的每一代人都认真遵守了这条训言,治病的药方至今仍有保存。民国后由于战乱不断,土匪横行,永泰隆就从隆盛庄搬到了兴和县三瑞里。经过土改、社会主义改造,张家弃商务农。

     
            改革开放后,张家十八代孙张彬从爷爷的遗物中找到一句祖传的训言:“艺漆远贾,修文习武。”年仅十九岁的张彬身无分文,只带着这句训言,走出了三瑞里,来到陌生的鄂尔多斯创业。学羊绒、学煤炭、学金融,逐步形成了日新集团现在的企业格局。